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学院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美国West Kentucky University 访问学者。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 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热能工程分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清洁燃烧、环保与节能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荣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十三五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2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2、3等奖各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1等奖2项,上海市精品课程负责人。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编著1部。
1、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准东煤燃烧过程中钙对锅炉受热面灰沉积层形成作用机制,2020-2023,主持。
2、十三五重点研发子课题:协同能效的锅炉原始排放指标体系及监测设备研究,2017-2020,主持。
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燃用新疆高碱煤60-10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四角切圆燃烧л型锅炉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2016-2019,主持。
4、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城市污泥生物质流化床燃烧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和再燃控制:2014-2017,主持。
5、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NOx燃烧系统,2008-2011,主持。
获奖:
1、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煤燃烧过程节能、低污染技术开发与应用,2007年。
2、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气体再燃、双通道浓淡低NOx煤粉燃烧器开发及应用,2007年。
3、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焦化工艺高参数自然循化余热锅炉产业化,2013年。
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元驱动,构建差别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7年。
5、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和教学高地综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
著作:
1、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发明专利:
1、 一种利用煤粉热解气再燃的低NOx燃烧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ZL CN 1017619202
2、 褐煤脱水提质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 CN 102200275
3、 一种可调式下排气旋风分离装置,发明专利: ZL CN101480635
4、 用于煤炭、生物质热解试验的实验装置:发明专利:ZLCN CN103113904
5、 防止高钠煤燃烧结焦、沾污的燃烧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CN201410311658.
代表性论文:
1、 Zhihao Yu, Jing Jin,* Haoran Yang, Ruipu Zhang, and Yixuan Hang.Effect of Struvite Addition on Relieving the Slagging Tendency during Zhundong Coal Combustion. [J]. [Energy & Fuel, 2020.
2、 HOU F, JIN J*, YANG H, et al. Understanding HCN heterogeneous adsorption on CaO(100) surface for the pyrolysis of sludge: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and GCMC simulation[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475 :1033-1042.
3、 Bing Zhao, Jing Jin*, Shang Li, Dunyu Liu, Ruipu Zhang & Haoran Yang.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sludge mixed with Zhundong coal and sulphur
contaminant release regularity[J].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19,475:1033-1042.
4、Wang Y, Jin J*, Liu D, et al. Understanding ash deposition for Zhundong coal combustion in 330 MW utility boiler: Focusing on surface temperature effects[J]. Fuel, 2018, 216:697-706.
5、Wang Y, Jin J*, Liu D, et al. Understanding Ash Deposition for the Combustion of Zhundong Coal: Focusing on Different Additives Effects[J]. Energy and Fuels, 2018,32(6):7103-7111
6、Yang H, Jin J*, Liu D, et al. The influence of vermiculite on the ash deposition formation process of Zhundong coal[J]. Fuel, 2018, 230:89-97.
7、Lei Liu, Jing Jin, *, Fengxiao Hou, Shengjuan Li, Chang-Ha Lee Catalytic effects of calcium and potassium on a curved char surface in fuel reburning: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nitric oxide on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with metal decoration [J] Energy 2017,125 459-469.
8、Lei Liu, Jing Jin *, Yuyu Lin , Fengxiao Hou , Shengjuan Li . The Effect of Calcium on NO Heterogeneous Adsorption on Carbon: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J]. Energy.2016,106:212-220.
9、Yao, Yuxiang; Jin, Jing*; Liu, Dunyu; Wang, Yongzhen; Kou, Xuesen; Lin, Yuyu
Evaluation of vermiculite in reducing ash deposition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high calcium and sodium Zhundong coal in a drop tube furnace [J].Energy & Fuel ,2016,30,3488-3494.
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选拔方式介绍
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含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140余名(含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选拔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
(一)申请-考核制
1、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应届硕士毕业生。
(2)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或录用 1 篇校定A类(A类论文以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处认定为准)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
(3)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
(4)有两位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信。
(5)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6)对个别不符合上述条件,但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特殊学术专长的考生,可适当放宽条件,允许其向申请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破格申请。
(二)硕博连读
1、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本校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就业硕士生)。
(2)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硕士阶段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优良,学位课考试成绩低于75分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并且具有合作精神。
(3)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
(4)有两位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信。
(5)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6)对不满足上述条件,但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适当放宽条件,允许其向申请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破格申请。
(三)普通招考
1、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此类考生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以上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A类或B类学术论文(A、B类论文分类按上理工相关文件执行);
②获得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国家英语六级新考试体制下CET6成绩≥425分)或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在外文期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
③已修满所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学校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7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融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融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学科建设方面,工程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
在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海市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理工大学正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学校将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奖助政策
博士研究生奖助主要由基础性奖助金和激励性奖助金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基础性奖助金6.36-6.6万元/年和激励性奖助金6.6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