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更新日期2024-11-07
江小辉
浏览量:2474   转发量:2
报考意向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 所属专业: 机械工程
  • 邮箱 : jiangxh@usst.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现任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薄壁件精密加工质量与残余应力控制的研究工作。上海理工大学思学/志远学者,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复杂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中心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监事、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经信委项目评审专家。2011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精密成型中心开展技术研究工作一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十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中科院一区Top2篇,二区5篇),其中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


更多详情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航空航天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增减材制造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技术
团队展示

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工程师2人,其中40岁以下占87.5%,硕博士研究生45人。领导团队立足学科发展前沿,以航空航天精密加工技术为研究方向,与航天重点制造企业紧密结合,围绕高速铣削加工技术、超精密磨削技术、叠层及复合材料感知加工技术、铝基复合材料超低温加工技术等科研方向,主要骨干成员均具有美国知名院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精密制造研究所/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合培养经历。

团队照片团队自组建以来,成员获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1人、上海理工大学志远学者3人次,思学学者4人次,获上海市青年扬帆计划人才1人、获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自然科学组一等奖1次。目前团队除了与项目申报依托单位合作外,还与中国商飞、航天八院等企业深入开展包括高性能部件加工工艺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在内的多项合作,近5年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4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重点项目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协同创新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16项省部级以上项目,横向课题30余项。目前,团队已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50余篇、高被引论文3篇、1区/2区论文2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与企业人员联合授权2项)。团队凝心聚力、精准定位,紧密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形成了一支具有鲜明研究方向、服务行业、对接国家及上海航空航天等领域制造重大需求的高性能加工技术团队。


更多详情
项目情况

团队近年来主持的部分纵向课题:

(1)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重点项目课题“基于XXX的技术研究”(JCKY2020203B037);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的复杂薄壁件铣削残余应力主动控制基础研究”(5217542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织构载荷图谱的磨削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主动控制研究”(52275453);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iCp/Al-Ti叠层材料的异质多相结构铣削去除机理及质量感知控制研究”(5227545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SiCp/Al复合材料超低温磨削去除机理与表面完整性主动调控策略研究”(52105470);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多力热场非线性叠加作用的薄壁件铣削残余应力重分布生成机理研究”(51505291);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微细磨削相变及考虑微宏观特性转换材料基因组的残余应力生成机理研究”(51705323);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机床-工艺动载荷交互的微细铣削耦合振动演变规律研究”(51905347);

(9)上海市科委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面向航空航天复杂构件的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铣削残余应力主动调控研究”(23190712100);

(1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增材铝合金复杂薄壁件磁场强化支撑铣削的工艺及机理研究”(20ZR1438000);

(1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叠层钛合金材料铣削界面演变机制及其质量控制研究”(22ZR1442900);

(12)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激光熔融成形残余应力生成机理研究”(SAST2016054);

(13)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天薄壁件机械磁流变复合柔性装夹技术研究”(SAST2019065);

(14)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课题“高性能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本体机构运动误差传递机制及工艺适应性研究”(20511105704)。


更多详情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机械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更多详情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个人主持的纵向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的复杂薄壁件铣削残余应力主动控制基础研究”( 52175427);

2、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课题“xxx技术”(JCKY2020203B03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多力热场非线性叠加作用的薄壁件铣削残余应力重分布生成机理研究”(51505291);

4、上海市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面向航空航天复杂构件的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铣削残余应力主动调控研究”(23190712100);

5、上海市协同创新项目(2024);

6、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增材铝合金复杂薄壁件磁场强化支撑铣削的工艺及机理研究”(20ZR1438000);

7、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课题“高性能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本体机构运动误差传递机制及工艺适应性研究” (20511105704);

8、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激光熔融成形残余应力生成机理研究”(SAST2016054);

9、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天薄壁件机械磁流变复合柔性装夹技术研究”(SAST2019065)。


更多详情
研究成果

团队围绕航空航天高性能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开展基于加工工艺及机理、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理论及应用、残余应力控制等内容的基础研究,并针对航空航天薄壁件磁流变装夹技术、增减材制造技术、机器人搅拌摩擦焊工艺适应性、新能源精密零部件等展开理论及应用研究。


更多详情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